2380
浏览2021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二 周日)真是个秋游的好日子!碧空如洗,日暖风和。定弘学习小组近30人参加了此次北京植物园的游学活动。
旭日初升,大家已经欢欢喜喜的从四面八方朝着香山聚拢,负责签到的国栋和智祥更是早早的等候在了植物园东南门,待师生到齐后领着大家有序入园,开启了辛丑牛年第十九次游学共修活动。
今日游学的重点是参观曹雪芹故居。
大家跟随老师沿着澄静湖漫步北上就到了曹雪芹晚年居住之地——黄叶村,原为正白旗的营房。村口是用木头制成的栅栏,古式木门敞开着。门边的石刻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老先生的书法,内容为清代诗人爱新觉罗.敬诚赠雪芹诗句: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老师在石刻前讲到:“同学们,一场秋雨一场寒啊,前几日阴雨绵绵,气温骤降。昨天虽放晴了但北风强劲,今天这天儿多好啊!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所以大家要相信咱们常说的‘人心善天必佑之’,只要咱们是为他人、为众生着想,一定遇上好天气!另外,最近有几位同学问什么时候上课?我觉得咱们应趁着天气尚暖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强健体魄。下次共修组织课堂学习,继续讲释迦摩尼佛和阿弥陀佛。今天大家仍然要在一起祈祷疫情消逝、永不再来! 接下来,咱们就去参观曹雪芹纪念馆吧!”
穿过木门前行约50米就看到了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匾“曹雪芹纪念馆”。院落古树参天、草木成荫。走进去就看到了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纪念馆是在周汝昌老先生的指导下修建的,馆内正在举办“西山情缘 红楼之梦—曹雪芹西山故里图文展”。将收集到的曹雪芹在西山居住时期的周边环境图片配合文字说明进行了展示,最大程度的再现当时的风物,带领大家走进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身临其境般的体会《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纪念馆内也展示了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和各种《红楼梦》原著版本。其中一首题壁诗引起了大家驻足观摩,内容为:“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为了菱形书写形式的完整加上了“真不错”三个字。此题壁诗为1971年在正白旗39号院西屋墙壁上发现,经考证确是曹雪芹当年所写,周边房屋的历史、结构、布置都符合当年的实际情况,证实了这里就是曹雪芹故居。
展馆中还有一处景致十分引人入胜。由汉白玉石雕塑的曹雪芹从容自如的坐在磐石上,手握毛笔,眼神坚定又若有所思,尽显他大气风采的文豪气质,身后几株元宝枫和黄栌焕发出秋意正浓之色。
老师说此景营造的意境正是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常去的樱桃沟,若将脚下白色鹅卵石换成黛石则更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曹雪芹的晚年非常凄苦,由贵族落魄为贫民,举家食粥酒常赊,又遇中秋之夜痛失爱子,埋葬之日《红楼梦》后四十回误作引火柴化为灰烬!实在悲凉至极!从曹雪芹故居出来继续北上就到了“正白旗古井”遗址,据悉曹雪芹当年就是在这里取水,这口古井见证了红楼巨著的诞生。水利万物,水乃生命之源,大家在古井前合影留念。
绕过古井再往前走便是梁启超墓园。墓园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地方,大家置身其中便带着一份深沉的敬意去瞻仰缅怀先贤,是一个独特的精神场所。老师说:“梁启超先生是光绪举人。22岁时曾参加并组织‘公车上书’,43岁策动学生蔡锷举起讨袁大旗。他不仅是政法家还是教育家,一生主张兴学校、育人才、开民智。首倡‘少年强,则国家强’。他还是佛经翻译家,曾翻译、校勘过多部佛经,包括唐玄奘取回的经文。主张跟着‘三圣’走!梁老先生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在保护我国的名胜古迹和建筑史的发展中均作出了杰出贡献,夫妇二人更是共同设计了新中国国徽。咱们今天有机会到了这里要恭恭敬敬的祭拜梁老先生。”
祭拜礼成,大家沿着山间小路向南折返。时值正午,鸟瞰西山,仿佛大自然铺开了调色板,天湛蓝山苍翠,银杏泛黄红叶渐浓,挂满枝头的柿子犹如灯笼!西山之秋,美不胜收!
大家在一处阳光普照的地方共享午餐、稍作歇息后就向今日游学的另一主要目的地——卧佛寺出发了。
途经“泰安孙馨远先生墓”时,看到孙先生晚年写的对联“往事等浮云再休谭岱麓松榆遑问江东壁垒;敛神皈净土且收起武子家法来听释氏梵音”,老师告诉大家:“放下屠刀、停止杀戮、修出慈悲、皈依佛门方为正途!军队只有保家卫国、一切为黎民百姓才能得到天下苍生的拥戴。孙传芳一生杀人无数最终遇刺身亡足以说明恶有恶报、因果循环的铁律真实不虚。倘他真的忏悔、念佛、永远放下屠刀,死后也会去个好的地方。这便是善有善报了。”
到达卧佛寺,老师在“智光重朗”牌坊下给大家讲了《了凡四训》的主人公袁了凡的故事。曾有一个版本说过了凡先生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教他改变命运的云谷禅师。而诸多版本说是在南京鸡鸣寺结识的云谷禅师。
卧佛寺始建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原名兜率寺,雍正十二年之后称为“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元代至治元年铜制的释迦牟尼佛卧佛像一般叫做“卧佛寺”。寺内共有四座佛殿: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最后一层建筑是藏经楼,背依寿安山。
老师说寺院在古代是讲经教学的地方,完全依照学校的格局而建。山门殿就像学校的传达室,天王殿相当于教导主任室,大雄宝殿相当于校长室,禅房就是教室,藏经阁就是学校的图书馆,所以佛教的本质是佛陀教育,孔孟学说、佛陀教育与老庄哲学合称儒释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天王殿里主供的弥勒佛是佛祖释迦摩尼佛选中的接班人,他应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降临人间,所以称弥勒佛为“未来佛”。他向人们示现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慈悲与觉悟;也表示修佛的人都是很有福气的,来寺院礼佛是最该高兴的事!弥勒佛身后是韦陀菩萨,韦陀菩萨是佛界总护法,他以天将身行菩萨道,护持修佛的善男信女们的安全。大家拜谒弥勒佛、韦陀菩萨后又绕佛三匝,祈祷正法久住,造福人间。
三世佛殿上有乾隆御笔“双林遂境”,老师解释:“‘双林’就是佛祖涅槃的地方;‘遂境’指时空,佛法无边,无量佛无量光无量寿可以超越时空。”大家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前念佛,并做了五感恩、三皈依,祈祷世界和平、永无战争;祈祷灾历不起、国泰民安;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祷疫情消逝、永不再来!
卧佛殿里的释迦牟尼佛像至今已整整七百年历史了。佛像身长五米三、宽一米六重达五十四吨,作侧卧姿,是表现佛祖涅槃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大家拜谒卧佛后便前往今日游学的最后一站——樱桃沟。
樱桃沟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期的重要活动地之一,曾举办过军事夏令营,培训抗战骨干。为缅怀革命先辈启教后人,在樱桃沟建立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亭前“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八个大字赫然醒目。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大家在纪念亭前听老师生动讲述热血青年的救国故事,胸中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爱国、爱党、爱教的意志和决心更加坚定了。
天色渐晚,众人在亭前合影留念。北京植物园的秋游活动圆满告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各自欢欢喜喜归家去!